诈骗案亲属收取赃款怎么判

湖州吴兴律师 2025-04-10
法律分析:
(1)当亲属明知是诈骗所得而实施窝藏、转移等掩饰、隐瞒行为时,会触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刑罚根据情节有所不同,一般情节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可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若亲属在事前与诈骗行为人通谋,则构成诈骗罪的共同犯罪。量刑依据诈骗数额和情节而定,数额一般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可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提醒:
亲属不要为诈骗所得提供掩饰、隐瞒等帮助,事前也切勿与诈骗者通谋,否则会面临严重法律后果。不同案情对应的法律责任有差异,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分析。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一)对于不知情而接触诈骗所得的亲属,应及时与司法机关联系,主动上缴相关财物,避免后面可能的法律风险。
(二)若亲属已经实施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等行为,应尽快自首,如实供述自己的行为,争取从轻处罚。
(三)若亲属事前通谋参与诈骗,要立即停止犯罪行为,配合司法机关调查,积极退赃退赔。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1.亲属若明知是诈骗所得,还进行窝藏、转移等掩饰、隐瞒行为,会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等,可并处罚金或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到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亲属若事前和诈骗者通谋,会构成共同犯罪,按诈骗罪定罪。根据诈骗数额和情节,判罚不同,数额特别巨大等严重情况,最高可判无期徒刑,还会有罚金或没收财产。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结论:
亲属对诈骗所得有窝藏等掩饰、隐瞒行为,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若事前通谋,则构成诈骗罪,两种情况量刑不同。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亲属在明知是诈骗所得的情况下,实施窝藏、转移等掩饰、隐瞒行为,就会触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可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如果亲属事前和诈骗行为人通谋,那就会和诈骗行为人构成共同犯罪,以诈骗罪定罪处罚。诈骗数额不同、情节不同,量刑也不同,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等,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等,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对这类法律风险有清晰认知。如果遇到与上述情况相关的法律问题,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避免自身陷入法律困境。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1.亲属在诈骗案件中有不同行为会面临不同法律后果。若明知是诈骗所得而实施窝藏等掩饰、隐瞒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若亲属事前与诈骗行为人通谋,则构成诈骗罪的共同犯罪。依据诈骗数额和情节量刑,诈骗数额一般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3.建议亲属应保持法律意识,不参与掩饰、隐瞒诈骗所得等违法活动。若发现亲属有诈骗行为,应及时劝其自首,避免自己陷入犯罪风险。
下一篇:暂无 了

相关文章

宁海县律师 丹阳市律师 舟山律师 杭州余杭区律师 温州律师 苏州律师 湖州南浔法律咨询 缙云县律师网 杭州市滨江区刑事辩护律师 宣城市专业刑事律师 宁波市取保候审律师 海盐县取保候审律师 宁波市鄞州区刑事律师咨询 长兴县刑事律师咨询 温州市洞头区律师 龙泉市律师 东阳市律师网 杭州滨江房产律师 宁波江北刑事律师 临海刑事律师 三门刑事律师 云和刑事律师 杭州律师哪个好 云和律师哪个好 余姚律师 嵊州律师事务所 武义律师事务所 湖州吴兴刑事律师 桐庐律师事务所 永嘉律师事务所